第六百三十六章 慈心不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小说巴士 www.xsbashi.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直到三皇子这位太子起身离去,四皇子犹如跟屁虫似的紧随其后,刚刚一片寂静的清宁宫中,方才重新有了声音,却是太后问道:“你们觉得,三郎这个太子如何?”
太后竟然会问这个,一时间,偌大的清宁宫中再次安静了下来。和妃自然是一千个一万个想夸赞自己的儿子,可在这种场合,她总觉得自己不好随便开口,因此只能悄悄去看裕妃。而裕妃自忖不是生母,平日对三皇子所知也并不多,她又身怀六甲,因此也不想多嘴。
其他嫔妃倒是有心奉承一下新太子,可和妃裕妃都不开口,她们不免觉得自己抢在前头,那种露骨的讨好嘴脸恐怕有些不合时宜,因此面面相觑的同时,却也没有人敢第一个开口。
至于公主们,德阳公主是很想说几句好话的,可她素来就不是争先恐后的性情,此时唯有在心里干着急。而永平公主就更不愿意被人说自己是想奉承太子,一时也保持了沉默。于是,在这一片静悄悄中,却是有人毫不在乎地第一个开了口。
“太子殿下当然很好,如果不好,皇上会册封他当太子吗?”
朱莹见太后朝自己看了过来,那脸上分明是哑然失笑,一脸我不是在问你的表情,她却只当没看见,笑吟吟地说:“虽然不能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要求太子殿下,但骤然入主东宫却不骄不躁,进退行止还是一如往常那般恭谦,太子殿下这平常心难道不难得吗?”
太后见朱莹还是一如既往地敢言,再想到刚刚三皇子行礼向皇姐致谢时,还特意多看了朱莹一眼,她微微一笑,却也没有继续问其他人,而是慢悠悠地说:“册封太子之后,惯例是大赦天下,唯大逆罪人不赦。你们觉得,大郎和二郎之前获谴出京,他们是否该赦?”
此话一出,刚刚还想附和朱莹称赞一下三皇子的妃嫔公主们全都愣住了。也不知道多少人骤然想起,当年就是太后执意为皇帝立了废后,也就是如今的敬妃为中宫,而大皇子和二皇子也是出入清宁宫最多的皇子,历来太后给他们的各种赏赐,全都比任何皇子皇女更优厚。
然而,此次废后时,却又是太后亲自下的懿旨,责废后不孝,可现在说这话,难不成是终究祖母怜孙儿,要想借着立太子时的大赦,将大皇子和二皇子接回来吗?
朱莹也同样没想到太后竟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一时满脸惊怒。而太后这一次却忽略了七情六欲全都上脸的她,而是向永平公主问道:“明月,你觉得呢?”
太后不称封号,而是径直以闺名来称呼自己,永平公主不禁心里咯噔一下。她非常不愿意回答这种不论支持还是反对,都明显很麻烦的问题,可问话的是太后,她根本没有任何搪塞的余地。因而她只能快速思量,随即把心一横,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回答。
“虽说册立东宫太子乃是普天同庆的喜事,但孙女认为,大哥和二哥才刚获谴出京,若是立刻就因为大赦而召回,朝令夕改,有损父皇令名。”
听到永平公主这丝毫不含糊的回答,太后就挑眉说道:“你就不怕有人在外说你父皇为父不慈?”
“父皇乃是君父,先为君,后为父。”永平公主一时没办法分辨清楚太后的喜怒,只能索性单刀直入地说,“大哥二哥获谴,固然是因为那些罪名,然则最要紧的难道不是他们为子不孝,为兄不慈?若是此时赦归,他们甚至都还不曾反省,岂不是更伤父皇慈心?”
她说着就上前一步,低头深深施礼道:“孙女些许浅薄之言,还请皇祖母斟酌。”
尽管习惯了和永平公主针锋相对,但这一次听到人这番话,朱莹却不管太后压根没有问自己,满脸赞同地点了点头。而她这幅不能再同意的表情落在其他人眼里,自然而然就成了一种明示,因此,当太后再问时,恰是得到了清一色的回答。
每个人都反对大皇子二皇子回来,就连往日三缄其口,小心谨慎的德阳公主,面对太后的垂询,却也是同样小心翼翼地表示,不如等到大皇子二皇子有所反省改过之后,再行赦免。
面对这样一致的意见,太后这才终于看向朱莹道:“莹莹,你说呢?”
刚刚强自按捺本心,忍了又忍的朱莹,此时终于得到了开口的机会,却没有像刚刚满脸赞同一样开口附和,而是神色凛然:“回禀太后,册立东宫普天同庆,是该大赦天下,且不论大皇子和二皇子,如果对天下罪人,都是轻罪赦免,重罪改轻,死罪免死,那么律法何在?”
“皇上之前就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然则雨露本就应该恩德善者,岂能包容恶者?所以,要是我来说,大赦天下,赦免的应该是杀人、抢劫、奸淫、不孝等等严重罪行之外,并不算太恶劣的轻罪,至于杂犯死罪,不妨根据年龄和罪行轻重等情况再议。”
“总而言之,大赦天下是恩德,岂能变成怙恶不悛之人得脱桎梏,逍遥法外的倚仗?”
朱莹真敢说!
这一次,就连裕妃也不由受到了一点惊吓。而刚刚横下一条心力劝不能赦归大皇子二皇子的永平公主,在朱莹这露骨的指斥面前,她就觉得,相形之下,自己的话就显得避重就轻。在她看来,朱莹固然说的是天下罪人,可简直是把大皇子和二皇子比作了怙恶不悛之人!
而太后却知道朱莹的脾气,知道她不提大皇子和二皇子,只是不愿人云亦云,而那关于大赦的看法,却是和皇帝如出一辙——因为太祖皇帝当年也是如此!
不能忍受仅仅只是向天下昭显仁德,而不是彰显法治的大赦,不能容忍超过限度的酷刑,对于株连全族的刑杀更是深恶痛绝。口耳相传,以及皇族内部各式各样的手记资料,太祖皇帝给一代代后人留下的,是一个和民间传闻仅仅英明神武截然不同的君主形象。
而她那个在群臣眼中特立独行,在百姓心目中经常出宫溜达的皇帝儿子,便是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追寻太祖皇帝不同于历代明君英主的治国之道。只可惜……
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是在瞎折腾!
好在因为早年的那场动乱,这些年皇帝已经收敛太多了,哪怕这一年多来的动作,也不过是挟北征大胜之威而小修小补,如今九章堂和半山堂直接从国子监挪出来,国子监不论是学风糜烂也好,学官堕落也好,至少都是那个让士大夫无话可说的样子。
唯一容易引人诟病的,大概就只有作为东宫讲读的张寿,作为东宫侍读的那群学生了。
太后心下转过了无数念头,最后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这才开口说道:“今日三郎还要去东宫接受朝贺,明日则是前去谒庙。既如此,明日晚间,就在我这儿开家宴,也算是为三郎庆贺庆贺。”
宫中如今没有皇后,太后自然是说一不二,因此众人自然人人附和,只有朱莹眨了眨眼睛。而太后仿佛看出她想说什么,却是直截了当地说:“莹莹也记得把你的阿寿带过来。”
尽管朱莹向来大方,但太后这一声你的阿寿,她还是不由得面色微红,随即就嗔道:“太后娘娘一片好意,可这种场合,阿寿过来不合适,他不像我没脸没皮的,回头坐立不安,反而不好!反正抬头不见低头见,日后他是常常要进宫的,不愁没有见他的机会!”
太后开口让朱莹带着张寿一同来参加皇室家宴,在众多嫔妃和公主听来,那自然就是不同寻常的意味。再加上今日朱莹也在场,三皇子刚刚恭谢皇姐时,明显连朱莹一块带了进去,再联想之前皇帝在经筵大庭广众之下说的话,那分明是朱莹不是公主胜似公主。
永平公主面色如常,但心中却如刀绞,如刀割,如果不是朱莹异常明确地拒绝,她甚至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失去一贯的沉静,露出不合身份的怨尤。
而太后对于朱莹的拒绝,在最初的微微一愣过后,却立时就恢复了往日的闲淡:“既然你这丫头非要说他脸皮薄,那就罢了。”
听到太后这么说,一旁某位妃嫔仿佛想要从旁打个圆场,当即凑趣似的说:“太后娘娘说的是,张学士是太子殿下和四皇子的老师,兄弟俩若是在家宴上见了他,岂不是要如同老鼠见了猫似的?到时候大家太严肃,也就凛然如同国宴,不似家宴了。”
她说着就笑了起来,可听到其他人竟然没有一个附和的,更没有其他笑声,她一时就急忙停了下来。
就在她战战兢兢以为自己会迎来太后一顿训斥的时候,太后却意兴阑珊似的呵呵一笑:“说得倒是不错,皇帝素来不是严父,若不是之前把大郎和二郎兄弟俩撵出京城,他们却也谈不上怕他。至于三郎和四郎,从小在他身边长大,纵然也挨过训甚至挨过打,却也不怕他。”
“他这个当父亲的,实在是失败了一些。”
此话一出,别说刚刚那个随口一说试图活跃气氛的妃嫔,就连裕妃和妃为首的诸多妃嫔也连忙站起身来。太后作为母亲,固然可以斥责自己的儿子,可哪怕皇帝不在场,他在背后遭到太后这么说,她们这些在场的妃妾谁还能安坐?
而朱莹虽说也跟着站了起来,但在其他人一片肃然寂静的氛围中,她却开口说道:“龙生九种,各有不同,更何况古今中外,明主名臣却往往会留下虎父犬子的遗憾。因为明主名臣往往心思都放在治国理政上,自然不可能把全副心思都放在儿女身上。”
“都说孟母三迁,如何贤良,可孟母只有孟子一个儿子啊!她也没有偌大的江山要治理!”
这话如果放到外头去,那一定会引来轩然大波,可此时清宁宫中除却女人就是内侍,再加上刚刚太后对皇帝的指责实在是让气氛沉重,因此朱莹胆大包天驳斥了回去,非但没有人跳出来指责他,就连永平公主也不得不承认朱莹这反驳的角度确实找得不错。
而朱莹尚且知道为皇帝辩护,她这个做女儿的又怎么可能坐视?她轻轻吸了一口气,正想站出去时,却不防裕妃竟是轻移脚步,上前对太后裣衽施礼。
“太后,皇上从前谈不上严父,恰是因为敬妃这位慈母挡在前头。大皇子和二皇子此前那些罪过和疏失,皇上为父固然有失察,但慈母多败儿,敬妃责任更大。”
“太后娘娘只有皇上一个儿子,却能言传身教,因而方才有睿宗皇帝至今这三十余年太平治世,您还曾经治国理政,却从不曾纵容,不曾姑息,终究教出了皇上,您昔日所对局面,比起敬妃岂是凶险数倍?您能最终教子有方,敬妃却不能,由此可见,怪不得皇上。”
见裕妃巧妙地把皇帝和张寿的对比,乾坤大挪移到了自己和废后也就是敬妃的对比上,太后忍不住目光转厉,盯着皇帝最上心的这个宠妃。
然而,她却只见裕妃微微垂首,不慌不忙,一如既往地沉静内敛,仿佛丝毫不担心刚刚这个话题触怒了自己。不经意地一瞥众人,她见永平公主仿佛要站出来,也不知道是打算替自己的母亲说话,又或者是岔开话题,干脆就轻轻咳嗽了一声摆了摆手。
“好了,我也不过随口感慨,引得你们一个个这样郑重,却是我的错了。今天是三郎的大好日子,记下吧,赏裕妃和妃蜀锦四匹,蒋妃以下赏妆花缎四匹,诸公主赏装妆花缎两匹。至于莹莹……胆大包天,让你口口声声明君的皇帝去赏你吧!”
太后见众人慌忙称谢不迭,朱莹也神态自若地跟着道谢,她就慢悠悠地说:“明日太子谒庙,内外命妇还要到我这恭贺。裕妃,和妃,你们既然主持宫务,赏赐的事就多多上心。不要太奢侈,但也无需替皇帝省钱。要知道,他对三郎这个太子,如今正是最满意的时候。”
如果皇帝知道,太后当着嫔妃的面数落了自己一顿,随即又暗暗点出他对三皇子非常满意,那么他一定会感慨母子连心,自己什么都瞒不过太后。
此时此刻,堂堂天子在更换下朝服之后,竟是在东宫,也就是慈庆宫正殿后的角门处站着,耳听得内中乐声大作,百官以及东宫讲读和侍读们朝见东宫。当听到那些年轻人整齐划一的声音时,他不由轻轻吁了一口气。想当初他读书的时候,可没有这样的好时光!
直到三皇子这位太子起身离去,四皇子犹如跟屁虫似的紧随其后,刚刚一片寂静的清宁宫中,方才重新有了声音,却是太后问道:“你们觉得,三郎这个太子如何?”
太后竟然会问这个,一时间,偌大的清宁宫中再次安静了下来。和妃自然是一千个一万个想夸赞自己的儿子,可在这种场合,她总觉得自己不好随便开口,因此只能悄悄去看裕妃。而裕妃自忖不是生母,平日对三皇子所知也并不多,她又身怀六甲,因此也不想多嘴。
其他嫔妃倒是有心奉承一下新太子,可和妃裕妃都不开口,她们不免觉得自己抢在前头,那种露骨的讨好嘴脸恐怕有些不合时宜,因此面面相觑的同时,却也没有人敢第一个开口。
至于公主们,德阳公主是很想说几句好话的,可她素来就不是争先恐后的性情,此时唯有在心里干着急。而永平公主就更不愿意被人说自己是想奉承太子,一时也保持了沉默。于是,在这一片静悄悄中,却是有人毫不在乎地第一个开了口。
“太子殿下当然很好,如果不好,皇上会册封他当太子吗?”
朱莹见太后朝自己看了过来,那脸上分明是哑然失笑,一脸我不是在问你的表情,她却只当没看见,笑吟吟地说:“虽然不能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要求太子殿下,但骤然入主东宫却不骄不躁,进退行止还是一如往常那般恭谦,太子殿下这平常心难道不难得吗?”
太后见朱莹还是一如既往地敢言,再想到刚刚三皇子行礼向皇姐致谢时,还特意多看了朱莹一眼,她微微一笑,却也没有继续问其他人,而是慢悠悠地说:“册封太子之后,惯例是大赦天下,唯大逆罪人不赦。你们觉得,大郎和二郎之前获谴出京,他们是否该赦?”
此话一出,刚刚还想附和朱莹称赞一下三皇子的妃嫔公主们全都愣住了。也不知道多少人骤然想起,当年就是太后执意为皇帝立了废后,也就是如今的敬妃为中宫,而大皇子和二皇子也是出入清宁宫最多的皇子,历来太后给他们的各种赏赐,全都比任何皇子皇女更优厚。
然而,此次废后时,却又是太后亲自下的懿旨,责废后不孝,可现在说这话,难不成是终究祖母怜孙儿,要想借着立太子时的大赦,将大皇子和二皇子接回来吗?
朱莹也同样没想到太后竟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一时满脸惊怒。而太后这一次却忽略了七情六欲全都上脸的她,而是向永平公主问道:“明月,你觉得呢?”
太后不称封号,而是径直以闺名来称呼自己,永平公主不禁心里咯噔一下。她非常不愿意回答这种不论支持还是反对,都明显很麻烦的问题,可问话的是太后,她根本没有任何搪塞的余地。因而她只能快速思量,随即把心一横,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回答。
“虽说册立东宫太子乃是普天同庆的喜事,但孙女认为,大哥和二哥才刚获谴出京,若是立刻就因为大赦而召回,朝令夕改,有损父皇令名。”
听到永平公主这丝毫不含糊的回答,太后就挑眉说道:“你就不怕有人在外说你父皇为父不慈?”
“父皇乃是君父,先为君,后为父。”永平公主一时没办法分辨清楚太后的喜怒,只能索性单刀直入地说,“大哥二哥获谴,固然是因为那些罪名,然则最要紧的难道不是他们为子不孝,为兄不慈?若是此时赦归,他们甚至都还不曾反省,岂不是更伤父皇慈心?”
她说着就上前一步,低头深深施礼道:“孙女些许浅薄之言,还请皇祖母斟酌。”
尽管习惯了和永平公主针锋相对,但这一次听到人这番话,朱莹却不管太后压根没有问自己,满脸赞同地点了点头。而她这幅不能再同意的表情落在其他人眼里,自然而然就成了一种明示,因此,当太后再问时,恰是得到了清一色的回答。
每个人都反对大皇子二皇子回来,就连往日三缄其口,小心谨慎的德阳公主,面对太后的垂询,却也是同样小心翼翼地表示,不如等到大皇子二皇子有所反省改过之后,再行赦免。
面对这样一致的意见,太后这才终于看向朱莹道:“莹莹,你说呢?”
刚刚强自按捺本心,忍了又忍的朱莹,此时终于得到了开口的机会,却没有像刚刚满脸赞同一样开口附和,而是神色凛然:“回禀太后,册立东宫普天同庆,是该大赦天下,且不论大皇子和二皇子,如果对天下罪人,都是轻罪赦免,重罪改轻,死罪免死,那么律法何在?”
“皇上之前就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然则雨露本就应该恩德善者,岂能包容恶者?所以,要是我来说,大赦天下,赦免的应该是杀人、抢劫、奸淫、不孝等等严重罪行之外,并不算太恶劣的轻罪,至于杂犯死罪,不妨根据年龄和罪行轻重等情况再议。”
“总而言之,大赦天下是恩德,岂能变成怙恶不悛之人得脱桎梏,逍遥法外的倚仗?”
朱莹真敢说!
这一次,就连裕妃也不由受到了一点惊吓。而刚刚横下一条心力劝不能赦归大皇子二皇子的永平公主,在朱莹这露骨的指斥面前,她就觉得,相形之下,自己的话就显得避重就轻。在她看来,朱莹固然说的是天下罪人,可简直是把大皇子和二皇子比作了怙恶不悛之人!
而太后却知道朱莹的脾气,知道她不提大皇子和二皇子,只是不愿人云亦云,而那关于大赦的看法,却是和皇帝如出一辙——因为太祖皇帝当年也是如此!
不能忍受仅仅只是向天下昭显仁德,而不是彰显法治的大赦,不能容忍超过限度的酷刑,对于株连全族的刑杀更是深恶痛绝。口耳相传,以及皇族内部各式各样的手记资料,太祖皇帝给一代代后人留下的,是一个和民间传闻仅仅英明神武截然不同的君主形象。
而她那个在群臣眼中特立独行,在百姓心目中经常出宫溜达的皇帝儿子,便是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追寻太祖皇帝不同于历代明君英主的治国之道。只可惜……
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是在瞎折腾!
好在因为早年的那场动乱,这些年皇帝已经收敛太多了,哪怕这一年多来的动作,也不过是挟北征大胜之威而小修小补,如今九章堂和半山堂直接从国子监挪出来,国子监不论是学风糜烂也好,学官堕落也好,至少都是那个让士大夫无话可说的样子。
唯一容易引人诟病的,大概就只有作为东宫讲读的张寿,作为东宫侍读的那群学生了。
太后心下转过了无数念头,最后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这才开口说道:“今日三郎还要去东宫接受朝贺,明日则是前去谒庙。既如此,明日晚间,就在我这儿开家宴,也算是为三郎庆贺庆贺。”
宫中如今没有皇后,太后自然是说一不二,因此众人自然人人附和,只有朱莹眨了眨眼睛。而太后仿佛看出她想说什么,却是直截了当地说:“莹莹也记得把你的阿寿带过来。”
尽管朱莹向来大方,但太后这一声你的阿寿,她还是不由得面色微红,随即就嗔道:“太后娘娘一片好意,可这种场合,阿寿过来不合适,他不像我没脸没皮的,回头坐立不安,反而不好!反正抬头不见低头见,日后他是常常要进宫的,不愁没有见他的机会!”
太后开口让朱莹带着张寿一同来参加皇室家宴,在众多嫔妃和公主听来,那自然就是不同寻常的意味。再加上今日朱莹也在场,三皇子刚刚恭谢皇姐时,明显连朱莹一块带了进去,再联想之前皇帝在经筵大庭广众之下说的话,那分明是朱莹不是公主胜似公主。
永平公主面色如常,但心中却如刀绞,如刀割,如果不是朱莹异常明确地拒绝,她甚至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失去一贯的沉静,露出不合身份的怨尤。
而太后对于朱莹的拒绝,在最初的微微一愣过后,却立时就恢复了往日的闲淡:“既然你这丫头非要说他脸皮薄,那就罢了。”
听到太后这么说,一旁某位妃嫔仿佛想要从旁打个圆场,当即凑趣似的说:“太后娘娘说的是,张学士是太子殿下和四皇子的老师,兄弟俩若是在家宴上见了他,岂不是要如同老鼠见了猫似的?到时候大家太严肃,也就凛然如同国宴,不似家宴了。”
她说着就笑了起来,可听到其他人竟然没有一个附和的,更没有其他笑声,她一时就急忙停了下来。
就在她战战兢兢以为自己会迎来太后一顿训斥的时候,太后却意兴阑珊似的呵呵一笑:“说得倒是不错,皇帝素来不是严父,若不是之前把大郎和二郎兄弟俩撵出京城,他们却也谈不上怕他。至于三郎和四郎,从小在他身边长大,纵然也挨过训甚至挨过打,却也不怕他。”
“他这个当父亲的,实在是失败了一些。”
此话一出,别说刚刚那个随口一说试图活跃气氛的妃嫔,就连裕妃和妃为首的诸多妃嫔也连忙站起身来。太后作为母亲,固然可以斥责自己的儿子,可哪怕皇帝不在场,他在背后遭到太后这么说,她们这些在场的妃妾谁还能安坐?
而朱莹虽说也跟着站了起来,但在其他人一片肃然寂静的氛围中,她却开口说道:“龙生九种,各有不同,更何况古今中外,明主名臣却往往会留下虎父犬子的遗憾。因为明主名臣往往心思都放在治国理政上,自然不可能把全副心思都放在儿女身上。”
“都说孟母三迁,如何贤良,可孟母只有孟子一个儿子啊!她也没有偌大的江山要治理!”
这话如果放到外头去,那一定会引来轩然大波,可此时清宁宫中除却女人就是内侍,再加上刚刚太后对皇帝的指责实在是让气氛沉重,因此朱莹胆大包天驳斥了回去,非但没有人跳出来指责他,就连永平公主也不得不承认朱莹这反驳的角度确实找得不错。
而朱莹尚且知道为皇帝辩护,她这个做女儿的又怎么可能坐视?她轻轻吸了一口气,正想站出去时,却不防裕妃竟是轻移脚步,上前对太后裣衽施礼。
“太后,皇上从前谈不上严父,恰是因为敬妃这位慈母挡在前头。大皇子和二皇子此前那些罪过和疏失,皇上为父固然有失察,但慈母多败儿,敬妃责任更大。”
“太后娘娘只有皇上一个儿子,却能言传身教,因而方才有睿宗皇帝至今这三十余年太平治世,您还曾经治国理政,却从不曾纵容,不曾姑息,终究教出了皇上,您昔日所对局面,比起敬妃岂是凶险数倍?您能最终教子有方,敬妃却不能,由此可见,怪不得皇上。”
见裕妃巧妙地把皇帝和张寿的对比,乾坤大挪移到了自己和废后也就是敬妃的对比上,太后忍不住目光转厉,盯着皇帝最上心的这个宠妃。
然而,她却只见裕妃微微垂首,不慌不忙,一如既往地沉静内敛,仿佛丝毫不担心刚刚这个话题触怒了自己。不经意地一瞥众人,她见永平公主仿佛要站出来,也不知道是打算替自己的母亲说话,又或者是岔开话题,干脆就轻轻咳嗽了一声摆了摆手。
“好了,我也不过随口感慨,引得你们一个个这样郑重,却是我的错了。今天是三郎的大好日子,记下吧,赏裕妃和妃蜀锦四匹,蒋妃以下赏妆花缎四匹,诸公主赏装妆花缎两匹。至于莹莹……胆大包天,让你口口声声明君的皇帝去赏你吧!”
太后见众人慌忙称谢不迭,朱莹也神态自若地跟着道谢,她就慢悠悠地说:“明日太子谒庙,内外命妇还要到我这恭贺。裕妃,和妃,你们既然主持宫务,赏赐的事就多多上心。不要太奢侈,但也无需替皇帝省钱。要知道,他对三郎这个太子,如今正是最满意的时候。”
如果皇帝知道,太后当着嫔妃的面数落了自己一顿,随即又暗暗点出他对三皇子非常满意,那么他一定会感慨母子连心,自己什么都瞒不过太后。
此时此刻,堂堂天子在更换下朝服之后,竟是在东宫,也就是慈庆宫正殿后的角门处站着,耳听得内中乐声大作,百官以及东宫讲读和侍读们朝见东宫。当听到那些年轻人整齐划一的声音时,他不由轻轻吁了一口气。想当初他读书的时候,可没有这样的好时光!